難得用手機放出音樂,手上握著方形的機械,聽著難免有些失真的音響效果,突然閃回小時候拿著卡式錄音機聽歌的情境,覺得特別好聽。
許多人以懷舊情感作為判斷音樂優劣的標準,那是不對的。你應該用懷舊情感聽新音樂。
難得用手機放出音樂,手上握著方形的機械,聽著難免有些失真的音響效果,突然閃回小時候拿著卡式錄音機聽歌的情境,覺得特別好聽。
許多人以懷舊情感作為判斷音樂優劣的標準,那是不對的。你應該用懷舊情感聽新音樂。
Federico Vittici集結了他製作的150個Siri捷徑,免費提供下載。真是太棒了!
Docverter:集合Pandoc、Calibre、Flyin Saucer的API,感覺很可以好好利用。
Castro一個多月前加入了節目搜尋功能(以往只能搜電台,無法查找一集集節目),直到今天我才發現多了一個搜尋圖標。太實用!
https://twitter.com/CastroPodcasts/status/1090684729483915264
印表機的「表」究竟指的是什麼,我至今不能理解。
這世界難得無聊。即時而短暫的快樂動動拇指就能取得,輕易就能排解每一個可能無聊的零碎時間,用各式各樣的精彩內容填充生活。排除無聊,同時排除自我,因為無聊即是與自己相處,自我便是無聊的根源。
https://aeon.co/videos/things-can-get-much-more-interesting-if-we-let-ourselves-feel-bored
台灣推理三大夢幻逸品。#筆記的筆記
Spectre是一款新的相機app,專拍長曝攝影。不需要減光鏡、甚至可以手持,略懂一點攝影的人都知道這是多不可思議的技術。一片B+W的減光鏡印象中要價至少新台幣3000元起吧,那這app要價多少?
NT$90。
新稿自推:〈用「Siri捷徑」找電子書〉
https://eternallogger.com/post/19-02-find-ebooks-a-siri-shortcuts-application/
尺寸與外觀一模一樣的塑膠盒子,二樓賣49元,一樓賣20元。差別在二樓的是進口商品,一樓的是本土製造。
在Finder與Terminal之間切換的Alfred Workflow,相見恨晚。
順豐固然忙於自我審查的乖孩子,但文中令我特別反感的還有酒店的態度,以及(想像中)酒店人員支支吾吾的嘴臉。
「永久」是一種理想,也就是說現實中很可能並不存在真正永久的事物。然而在所有聲稱「永久」的事物中,永久的愛與永久連結大概是最接近詐騙的兩種類型。
如今,九二共識其實就像傳統鳳梨酥,後者沒鳳梨、前者沒共識。也好,行銷手法罷了,鳳梨╱旺來酥畢竟好聽嘛。不過,為免詐欺之嫌,你必須隨時用醒目的字體說明內容物,例如:好運鳳梨酥(使用冬瓜餡,非鳳梨餡)。
又例如:九二共識發大財(實為促進統一,不保證發財)。
這個世界正迅速喪失專心的能力,人類維持注意力的平均時長如今比金魚還短──只有八秒。短短八秒,我們能指望人類做出多高明的理性判斷?
所以說,為了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,我們應該把投票權交給金魚。
低頭族令我傷感。每回在路上看見,都會想起那隻已經死掉的笨狗一面瘙癢一面跑,最後免不了滑倒的模樣。
低頭族令我傷感,而且沒有那隻笨狗一半可愛。
要戒除成癮,你必須提供患者足夠感興趣的替代品。所以要戒除手機癮,你必須⋯⋯嗯⋯⋯必須⋯⋯要不先上網搜尋「有趣的東西」?
這個Celeste的高速通關影片讓我深切體悟:遊戲是一種體育活動。頂尖選手看似輕鬆寫意的動作,凡人練習一輩子也做不來。
Musicmap,歐美流行音樂類型的系譜與歷史。
看了這個名為「Every Noise at Once」的網頁不禁想問:幫音樂分類比起幫生物分類,哪一種比較複雜?哪一種比較武斷?
咦,原來用Mac看Netflix必須用Safari才支援1080p,其他的瀏覽器最高都只有720p而已。
年終是清單旺季。回顧今年出版的文藝作品,回顧變成爛舊聞的爛新聞。一面企圖幫你在資訊爆炸時代挖掘真金,一面產出更濃稠的資訊塞到你嘴裡。吃吧吃吧吃吧不吃多可惜。
再列一份「死前必●」清單,一輩子就這麼囫圇吞下去。
筆記一下。在macOS雙開(或多開)同一個軟體的命令行指令:
open -n /Applications/Books.app/
這樣一來,同一本書也可以多開,方便來回參照。
之前沒注意到,Verso Books出版了一些John Berger的作品。
https://www.versobooks.com/blogs/4125-john-berger-a-reading-list
哦!一次搜尋多家台灣的電子書城,還能比價呢!
為了支援多家外送服務商,許多餐廳的後台不得不擺滿平板電腦。
https://twitter.com/pulpandpolitics/status/1072273514097491968
對非教徒而言,耶誕夜的價值、象徵、模式與其說來自耶穌,更多來自炸雞、禮物、燈飾、西餐廳和賓館。然而正是因為連這麼膚淺的聯繫都缺乏,才讓人無意間感到更為孤單吧。這也是資本主義的副作用之一。
聖誕夜讀《逃避自由》,看到這段:「與價值觀、象徵、模式欠缺關係的狀態,我們可以稱作精神上的孤獨,這種孤獨與身體上的孤獨同樣難受,甚至可以說只有當精神孤獨的時候,身體的孤獨才變得難以忍受。」
休謨對藝術評論的看法在兩百多年後的今天也不覺得過時,這篇《論品味的標準》值得一讀。
https://ebooks.adelaide.edu.au/h/hume/david/of-the-standard-of-taste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