樵志小記

George's notes

電腦普及至今至少二十年了吧。有沒有可能⋯⋯計算設備其實根本不適合用來做個人心智的輔助(亦即筆記)?

電子支付成熟與否的判準,不在於我可以用什麼方法花錢,而是別人能不能一鍵付錢給我。

若要少用塑膠袋,首先得改掉去路口買杯飲料也要騎車的習慣。

我的語文能力相當差,不但常常看不懂新聞想要說明的事,也聽不懂網民說的話。

多線程的工作還是交給電腦做吧,我的大腦(很遺憾)一次只能處理一件事而已。

因為喜歡冬青字體,把iPhone改成了日文介面。一週後發現螢幕朗讀會優先用日語,只好放棄。 那感覺就像在台灣買的鍵盤一定會印注音符號一樣無奈。

吃飽飯後要結帳,剛好POS收銀系統出問題,看似工程師的人正在維修。服務生忙問:「現在可以結帳嗎?」只見工程師露出驚訝的表情,再皺皺眉頭表示苦惱,然後一句話也沒說,繼續敲他的鍵盤。於是服務生很尷尬,排隊結帳的人也露出不耐煩的表情。 嗯,有點知道為什麼某些系統很難用了。

「創新」是等著享受新事物發明,並在享受之前先鄙視舊東西。「懷舊」是發現自己用新事物做的都是些舊事。

電子發票的日常:

「刷悠遊卡,不用印發票。」

『啊!已經印了。』

生活在城市裡,任何一種感官上的敏感都是過敏。然而如今噪音可以入曲、霓虹燈成為藝術,我們可以開始考慮如何擁抱鼻炎、口罩和PM2.5。

有時候你超喜歡你使用的工具,喜歡到都不知道究竟自己做某些事,究竟是為了做事情本身,還是為了把玩工具。

時常反省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事、是不是個惡人。但即使如此也不清楚自己究竟是比較接近善了呢?還是變成一個怯懦的惡人? #吾日三省吾身

搭配風向之後就比較知道PM2.5、PM10等懸浮微粒是哪來的,可是知道了之後卻覺得實在沒救了。

earth :: a global map of wind, weather, and ocean conditions

https://t.co/pdeq3X1FF7

在這個已經被資訊洪流淹沒窒息的世代,我們企圖利用更多資訊來教自己如何應付過多的資訊。

在不是完全寂靜的環境中,特意壓低聲音用氣音說話,可能比正常說話更擾人。這叫欲蓋彌彰。

有空地就怕它閒著,非得用來擺攤,說是活化。怕理由不充分,再掛個創意市集、時尚廣場,說是文創。

WiFi最常見的加密標準WPA2有嚴重的漏洞,足以讓有心人士監看你在網頁上輸入的帳號密碼。幾乎所有配備WiFi的系統都可能受害,Android尤其嚴重,建議在更新補丁前,少用WiFi。 https://t.co/q31AiFbwZ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