樵志小記

George's notes

當消息無法封鎖,武力鎮壓就只會得到反效果。當地人民就不用說了,國際輿論也很難對「鎮壓公投」說出什麼好話。網路時代的政府必須換個思維方式行事。

這裡說「為了取得 iOS 裝置最佳體驗」,所以讓Wifi和藍牙變得難以關閉。我完全理解Apple的UX設計理念,也同意,但還是想說:現實上,有什麼用戶體驗能比手機沒電更差呀?

透過 iOS 11 的「控制中心」使用藍牙和 Wi-Fi

https://t.co/Mq0R7Bcwqg

Apple ID釣魚防堵法1/4:

不要在app內輸入密碼,按home鍵跳回主頁看視窗還在不在,隨著app一起關掉的八成是假;

如果現在想更新,最好是睡前進行,讓手機有一整個晚上可以慢慢建立索引,隔天你也會少一些氣受。

iOS 11用了一個週末後,耗電和手機過熱的情況已有顯著改善,估計當初的問題來自大版本更新系統要重新建立索引。 如果現在想更新,最好是睡前進行,讓手機有一整個晚上可以慢慢建立索引,隔天你也會少一些氣受。

Jonathan Blow的新遊戲《The Witness》在iOS上架了。這個遊戲在我Steam的欲購清單裡,但一直因為怕電腦跑不動所以沒買,現在可以買來玩了!(意思是手機比電腦快) https://t.co/j8xwh53f26

我討厭沾光。別人的光照過來,只會凸顯自己的黑暗。所以離叉叉之光什麼的越遠越好,距離最好以光年計算。

看起來像展示機,實際不知道會如影片所示那麼草率。前陣子有「指紋照片可以用來解鎖手機」的說法,改成面孔之後,風險豈不更大?

https://t.co/XLUR66wwZo

iOS 11更新後諸般不順。第一版的各種小瑕疵暫且不論,但多工3D Touch被取消、控制中心無法真的關掉Wifi和藍牙卻相當不便。最致命的是iPhone變得又燙又耗電,需要在外跑一整天的人最好緩緩,暫時別更新。

台灣人似乎特別喜歡把「在台灣」、「台灣人」掛在嘴邊?不知道是這個島國的特有現象,還是任何國家的人都會這麼談。至少在美、日偷聽路人講話時不覺得有頻繁聽到America、USA或Nippon。

在音樂多到聽不完的年代,究竟該怎麼聽音樂?

  1. 選擇一張專輯;
  2. 下載到手機;
  3. 驅車前往深山/海岸/廢墟/下水道/井底;
  4. 開啟飛航模式;
  5. 戴起無聲的耳機等五分鐘;
  6. 從頭到尾聽完專輯;
  7. 戴著無聲的耳機等五分鐘;
  8. 拔掉耳機,驅車回家。

學會一點程式設計之後,時常會自嘆「要是我是機器人就好了」。比起工作效率和循規行事,人類在電腦面前只能羞愧了。

寫東西和讀東西是一碼事,都是離開日常到別的什麼地方去。差別在書寫的時候去的是自己創造的世界,因此特別有趣、也特別痛苦。

平常聽書、聽podcast的時候為了省時間,都會加速1.3到1.4倍,久了就習慣聽很快的說話。不過最近聽《The Handmaid’s Tale》的有聲書卻完全無法加速,一旦朗誦者有戲,調速之後情緒就會完全不同。

隨身背包裡一本新買的雜誌放了一個多禮拜,始終沒有開始看。本來以為是太忙了,但剛才突然醒悟,原來是覺得拆塑膠封膜好麻煩⋯⋯

《Game of Thrones》我也看,原本只是看完之後找點談資跟好友討論,但不知不覺也寫得有點長。份量雖多,卻沒什麼營養,像是垃圾食物;吃了等於沒吃,讀了好像沒讀,故為炸雞。 https://t.co/7aDLfzzPXb