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綠適居》・炎夏生存指南(四)

我找資料習慣從英文網站開始找起,有時難免會錯失華文世界的好內容。這次為了節能、開始構想「炎夏生存指南」之後,果然在英文世界找到許多淺談熱舒適的網站,一路讀下來,發現如果多用點心,要在現有的建築環境之中利用被動手段維持熱舒適,同時大幅度省電,並不是不可能做到。

比較可惜的是,英文世界與我所生活的臺北不屬於同一個氣候環境,住宅形態、常用的空調商品也大不相同。臺灣在乎的是度過夏天,英美比較煩惱冬天的嚴寒。臺北多是大樓公寓,英美則是談獨棟建築比較多;臺北的主流是窗型冷氣,英美要不是談中央空調就是把冷氣當作最後的手段。 而且,談熱舒適性的語境大多是辦公室等工作環境,較少有針對一般居家環境的說明,以至於許多方法需要靠自己發想、改造。

沒想到,臺灣早有邱繼哲和譚海韻針對我的需求做了研究,從最根本的熱平衡觀念開始,構想出一套適用臺灣氣候與都市環境的裝修方法,當然裝修所需的產品都是臺灣市面上常見的。他們創辦「綠適居協會」,先後已出了三本書,現在還買得到的是《綠適居[1]:打造綠色、舒適、健康的好宅不是夢》

這本書出版於二〇一六年,六年後還是只有第一冊,但我覺得無妨,這一冊就已經足夠完整。因為書中雖然從熱環境開始談起,但隨後也針對空氣環境、光環境、水環境一一介紹、列出判斷標準,接著找出一般居家常見的問題,提出解方,最後還特別挪出一章來談電器節能。整本書看下來,首先對住宅的各個面向會有相當清晰的認識,知其弱點與極限,然後才能從中發想解決之道。

大家都聽過綠建築,可能也參觀過,但是除了參觀之外,綠建築卻是離日常生活非常遙遠的類型。很少有人有機會拆除房子重建一棟,更不用說要靠自己的能力蓋一棟綠建築出來。綠建築的難得是「綠適居」的優勢,從現有的住宅就能著手改善,很多手法甚至連鑽牆壁都不必,在外租屋也適用。

一面讀一面試著做,你會發現要一面兼顧節能、一面營造舒適環境,其實非常困難,沒有一勞永逸的事,需要不時就根據環境動態做各種調整。如果沒有從問題的根源開始理解,光靠各種媒體、網文常寫的撇步,往往只是治標不治本,效果微弱而且短暫。而且,正因為要不時調整,也會培養出對自然環境的敏銳感受力,這對於依賴電器空調成性的都市人來說,更是難得。

正當潮流把眾人導向數位世界,實體世界卻同時出現疫病、地緣政治、氣候變遷等肉身危機,才發現眼前這塊螢幕中不論能夠顯示多麼豐富的內容,我們的肉身與環境還是持續經受著資源稀缺與浪費所導致的苦果。苦雖然在,我們卻不一定總是無力應對,更不必等待政府都更、上天賜福。從自己的居家環境開始著手,善用自然環境提供的免費資源,我們也能一點點地把命運掌握回自己手裡。

天地不仁,善哉善哉。

【炎夏生存指南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