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經活在網海中的證明:數位遺產(二)

數位遺產的所有權是眼下極為棘手的問題,簡單來說:我們付費得到的東西很多時候根本不屬於我們。Everything as a service。我們買到的是服務,不是購買物本身。「什麼都有」與「一無所有」從來不曾像這個時代這麼接近。然而,一旦考慮想要怎麼樣被記住?想要留給後人什麼東西?就不得不開始釐清,究竟我們真的擁有什麼東西,又能如何處理。

目前看來比較好的做法是,我們可以把數位資料用兩種形式區分開來:「數位身分」(digital presence)和「數位資產」(digital asset)。本篇就先來談談數位身分。

你以為你是你,其實你是託管的你

數位身分就是一個人在網路世界的化身(avatar),包含社交媒體、電子郵件、網路遊戲、購物平台等的帳號。這許許多多的帳號集合起來,就能顯示一個人在網路世界留下的足跡。

就像電影《阿凡達》,我們輸入帳號密碼來「上身」存在於Facebook等平台的身分,利用它到各地打卡、上傳照片、分享心情、訊息往來,這些稀鬆平常的動作都會留下許多以帳號為基礎的數位資料。

只要我還活著,而且擁有帳號密碼,我就能預設自己在平台上的分身持續存在,持續記錄我的足跡。

但你覺得,這些足跡在我們過世之後屬於誰呢?

你可能會說:「我創作出來的資料當然屬於我。」表面上看來,我擁有帳號以及所有的資料,我在活著的時候可以添加、修改、刪除這些資料;但其實資料一直都儲存在平台上,也就是Facebook、Google等公司的硬碟裡。大多時候,我從來沒有將這些資料下載下來過。也就是說,就算資料確實屬於我,我也不曾真正取得。相反地,資料一直都放在商業公司主導的虛擬世界裡。

當我們過世後,事情就變得更複雜。

繼承人難為

當初與這些公司簽訂協議的人是我,而在我過世之後,任何人其實都沒有權利取得我託管在服務器上的資料,包括繼承人。這不是非得如此,但網際網路實在太新,繼承與遺產相關的法令還來不及涉及虛擬身分。目前我們能做的,一方面是盡量留下數位資料的備份,一方面是驅策服務提供方提供解決方案。

經過許多官司後,現在有些平台已經開始協助你處理身後的資料。

如果你打算在Facebook上保存自己的帳號,那麼你可能有必要現在就去讀相關的QA。如果你打算將Gmail的郵件留給後人保存,那麼你也該認識「閒置帳戶管理員」Twitter讓你的繼承人幫你申請刪除帳號,但不能登入。

你可以這樣想像:你在虛擬世界擁有許多分身,你的分身只能是你。當實體世界的你過世後,你的分身若不經處理,它就是虛擬世界中停滯的軀殼,在數據洪流中載浮載沉。你的繼承人可以幫你把分身移除,但不能代你而活。至於要如何處理這個分身,你必須跟服務提供方與繼承人都詳細交代才行。

經典長存,但商業公司往往短命

足夠認真經營網路身分的人肯定會有一些值得留下的東西。

在資訊稀缺的時代,少數人從為數較少的作品中精選,留下我們稱之為經典之作。如今,每個人的注意力依然有限,但可以看的東西卻多到一輩子看不完。對創作人來說,創作本身的難度不減,但讓人「注意看」的可能卻大大減低了。對閱聽人而言,以往只有少數人掌握篩選的權利,現在每個人每天都要篩選大量的資訊,每個人都是自己的「策展人」。

問題是,這個時代的經典會出現在哪裡呢?會以什麼形式傳播、留存呢?

我沒有答案,但我看到一些問題。我常常在Facebook讀到我覺得很值得留存的文章和照片,它們有些是導向其他網站的連結,有些就直接以Facebook的貼文形式貼出。

純粹用Facebook發表作品的壞處很多,也許會以另文深談。但最大的風險很明顯是:商業公司會倒閉,服務會中止。我們已經看到太多類似的例子。某部落格服務商停止服務,以致於站上所有的作品從網路上消失。

儘管現在看起來不大可能,但Facebook總有一天會關站[1],或是變得無關緊要沒人要玩,無論現在它顯得多麼輝煌。而且這一天可能在多數讀者的有生之年就發生,遑論過世之後。這樣一來,就算Facebook真的出現過精彩的作品,最終也不會在網路上保留下來。這不僅對創作者是個傷害,對於收藏家也是極為痛心的事。

那怎麼辦呢?恐怕要用老方法辦。

如果你是創作人,那麼就將自己的作品出版吧。當然出版的作品還是會絕版,但絕版書的「可發現性」還是比茫茫網海上的網頁存檔要高。

如果你是「策展人」,那麼請不要遲疑,現在就把你喜歡的作品備份在自己的硬碟裡。光是用Facebook的儲存功能、Pinterest、網站書籤是不夠的,要想保留作品,你非得像小偷一樣盡可能把作品原封不動、品質不損地拷貝下來不可。

當然留存歸留存,你可不能盜版,也沒有任意散播別人作品的權利。

虛擬的寶物是真的寶物

最後,對遊戲玩家來說,辛苦打來的寶物與裝備可能很有價值,甚至可以轉換為真正的貨幣,賣不少錢。如果你沒有事先把帳號交到懂行的人手上,那麼辛苦得來的寶物可能就淪為「只是個遊戲」,而「只是個遊戲」幾乎已經成為一個政治不正確的詞彙了。

總而言之,針對數位身分,你必須考慮以下四個問題:

  1. 資料都處於託管狀態,你不曾真的取得你的足跡。
  2. 如果沒有特別設定,繼承人無權取得你的資料。
  3. 商業公司會倒,平台會消失。
  4. 虛擬世界的資料可能富有現實世界的價值,但繼承人很可能不懂,或不知如何處理。

下一篇,我會討論數位資料的另一種形式:「數位資產」(digital asset)。

【延伸閱讀】

【數位遺產系列文章】
《死前,別忘了留一把數位鑰匙:數位遺產(一)》
《創作者的難題:數位遺產(三)》
《你到底留下了什麼?:數位遺產(四)》


  1. 這裡雖然針對Facebook,但其實適用任何封閉的平台。 ↩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