客夢鄉愁:東大阪住宅區紀行

當我回憶二〇一四年秋天的關西之旅,腦海裡混沌的蒙太奇中最清晰的畫面,是探訪司馬遼太郎紀念館那天。紀念館本身好極了,但那層次的記憶脫不了到此一遊的虛榮;真正縈繞不去、每每在不知所謂的時刻突然鮮明起來的,卻是漫步來回車站與紀念館間所經過的住宅區。

東大阪,2014

爬樹的孩子的臉被樹葉遮掩,及至露出臉來卻是一副好奇膽怯的表情,是我們這兩個陌生人驚擾了他們。我看著那樣的表情,心底滲出些許羞愧,好像真的做了什麼壞事似的,急忙將原本扣在相機快門上的食指收進口袋。

路旁是平板整齊的集合住宅,行人寥寥,間或有一兩架腳踏車紆徐越過。我們兩個台北孩子成長於住商混合的環境,這種名符其實的住宅區竟顯得頗為新鮮;幽靜偏僻,令怕吵的我心生嚮往。我看著那片扁平無特色的房子,萌生出定居的奇想。

「不如就住在這裡吧,」我說。

「這裡的房子都一樣,會找不到家,」她嫌棄地說。

「如果是家,就不會一樣了。」

黃昏時分的天光在霾中發散為典雅的金黃,我們累得腳都快抬不起來了,不得不掏出剛剛在巷內雜貨店買的巧克力補充熱量。這款巧克力號稱會呼吸,卻很不合口味;兩人依偎著,步履蹣跚。

回首從一地到另一地的旅行,往往難以定義一趟旅程從何時之前算是首途,何時開始算是歸程。

但當時的我想,就在此刻,兩個旅人正踏上回家的路。